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为什么威廉二世非要赶走俾斯麦? | 青年维也纳

2023-11-05 17:05:11

为什么威廉二世非要赶走俾斯麦?

作者:克罗采和春天(高林)

“俾斯麦自己设计的帝国宪法,决定了帝国宰相就应该是皇帝的忠臣臣仆、一个围着皇帝转的宫廷贵族。”

如果你是皇帝,走到哪里人们都觉得跟在你身边的那个人比你伟大、是英雄、是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功绩都是他的,失败了你要跟他一起被人民吊在路灯上,你会愉快么?

如果你是威廉二世,你前几年还跟别人说,按照爷爷的年龄推算,你到1925年才有机会继位,结果你1888年就当上了皇帝。你年纪轻轻不到四十,虽然胳膊有残疾、但你喜欢骑马、喜欢玩游艇、喜欢各种新鲜时髦的东西,你的周围聚集了一帮跟你兴趣相近的朋友,他们风趣、幽默、喜欢说说笑笑,穿的漂亮、打扮的精神、身姿挺拔、洋溢着朝气和活力。你过去放荡不羁,但现在感受到重任在肩,你要管住自己,好好干、当一个好皇帝,成为第二个威廉大帝。每天早晨你觉得自己精神很好、思路清晰、总有新点子、新想法,你需要找人倾诉、找人分享、形成清晰的思路,把它变成帝国的政策。但你发现你找不到你的宰相,你那伟大的宰相已经明显的衰老了,他上午很少起床,下午他会处理一些礼节性的事情,他工作的时候是在晚上。而你晚上有自己的事要忙,要参加舞会、参加宴会。老宰相的作息时间跟威廉大帝是合拍的,跟你则完全颠倒。你会怎么想?

你的宰相不但工作节奏上自有他的一套,在政治上也有他的一套,他对你的指示没什么兴趣,按照宪法“宰相在政治上负全责”,那么皇帝干什么呢?没人知道!威廉大帝岁数大了,他不在乎,甚至公开说“在这么一位宰相手下做皇帝并不容易”可你还年轻!你对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他走了,然后还建议你谨言慎行、不要胡思乱想。你是皇帝,你怎么想?

如果你的这位宰相是个万能的统治者,那么你玩玩游艇、打打猎、等等即将完善的汽车、去北海和地中海上度假,也不是不可以。但你的这位宰相表现得好像越来越搞不定了。他和他周围的人开始越来越向你暗示一种“政变”的可能性、或者“极端措施”的必要性。也就是说用超越宪法之外的手段,去解决议会里那两个他们越来越无可奈何的政党,spd和中央党。

在议会中的俾斯麦

一个无所不能、凡事亲力亲为、对你的观点不感兴趣、经常像你没继位之前那样教育你、对你耳提面命的人,现在表现得束手无策,当你被他挡在一边的时候,他居然要动用刺刀了。胜利了他会继续统治到他寿终正寝,失败了你们一起玩完,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而且这位伟大的宰相还不是孤身一人,他还有个宝贝儿子,而且怎么看都像个有用之才。早在你当皇太孙的时代,你就在俾斯麦的外交部里干过,你震惊地发现,不单单是俾斯麦对外交部的官员们建立了一种绝对控制,他的儿子赫伯特-俾斯麦作为外交国务秘书也建立了这种绝对控制。一听到有人说“赫伯特-俾斯麦叫你!”那些体面的、几乎都是贵族出身的高级公务员,却跑得比兔子还快,燕尾服的燕尾都快变成他们的兔子耳朵了!

你震惊地发现,不但你的宰相可能一直要做你的宰相,搞不好连他的儿子也要继续做你的宰相。俾斯麦家族会成为霍亨索伦王朝的双子星,你们世世代代做皇帝,他们世世代代当宰相,“宰相在政治上负全责!”

赫伯特·俾斯麦

你会怎么样?当然是暴跳如雷,威廉二世有一句名言“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还是俾斯麦家族统治!”当问题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俾斯麦主张什么,你主张什么,还有什么意义么?

俾斯麦带头不续订《再保险条约》难道你就会让他留在宰相府?继续每天睡到中午,一年里度假的时间跟你一样长,他的儿子在威廉街的外交部颐指气使,准备分担老爹更多的工作了?

事实上决定一个政治家命运的永远是赋予他权力的人。制度上是什么赋予了他统治的权力,他就应该为什么服务,满足这个人、这个势力的需求。那到底什么赋予了俾斯麦统治的权力呢?帝国宪法上说的很清楚,帝国宰相统治的唯一基础是皇帝对他的信任、是皇帝对他的授权。

“君臣相得”

俾斯麦自己把帝国宰相这个职位、帝国宰相这个帝国统治结构里最重要的一环完全置于皇权之下,那就决定了他统治下去的唯一前提,他留在这个职位上的前提条件,都系于他与皇帝的关系这唯一的条件上。

但俾斯麦自己却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搞错了维系他和皇帝之间良好关系的方式。他觉得皇帝跟他在政治上是立场一致的、皇帝跟小时候一样对他充满敬畏,所以他维持自己的地位的方法是给皇帝留下一个“没有我不行!”的印象。

事实上俾斯麦的这种选择,并不是从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开始的,相反早在1880年代初,当威廉一世皇帝已经八十多岁,而且开始出现身体问题的时候,俾斯麦已经在思考如何在另一位皇帝的统治之下维持自己的地位了。而且那位皇帝在政治立场上跟俾斯麦针锋相对。

俾斯麦保守、捍卫君主制、维护地主的利益、亲俄,腓特烈皇帝开明、崇尚自由主义、亲近市民、亲英。如果帝国宰相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任免的,那么腓特烈皇帝继位之日就是俾斯麦垮塌之时。所以随着威廉一世的中风,身体日益衰老,俾斯麦不可避免地要思考自己的未来。他对皇太子的态度变得好了很多,但他的地位在那里,他是缔造德意志国家的伟人,他不愿意去讨好新皇帝,所以他的选择和1888年一样,他选择的是加强德俄关系,鼓励宫廷、议会里的反英情绪,以此向皇太子示威,告诉皇太子,如果你把我一脚踢开,霍亨索伦王朝也可能会垮台。

腓特烈皇太子和威廉皇太孙

这种选择是一个自负的人、一个花了大价钱走上神坛的人唯一的选择。一个超级伟人、一个把皇帝贬低成副宰相的实际统治者,是不可能在独揽大权十几年之后突然摇身一变,变成新皇帝的“忠诚臣仆”的,也不可能去围着皇帝转扮演一个宫廷贵族的角色。但俾斯麦自己设计的帝国宪法,决定了帝国宰相就应该是皇帝的忠臣臣仆、一个围着皇帝转的宫廷贵族。

因为虽然“宰相在政治上全责”,但宰相的唯一基础是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皇帝才应该是最高统治者,宰相不可能既在政治上负全责,又完全依赖皇帝的信任去统治。在立宪制国家首相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原因在于英国首相的权力来自议会的多数票支持。当英国国王威廉四世让格雷勋爵滚的时候,格雷勋爵可以凭借辉格党在下议院的多数再一次走到国王面前。但在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的多数票无法把任何人送到皇帝面前,即使帝国议会真的有这种能力,他们也不会把俾斯麦送回威廉大街。因为俾斯麦也没有议会的多数票支持。

君主、宰相、议会,这三者之间,如果宰相联合议会去约束王权,那么就可以形成一种英国式的立宪政体,在这种政体之下无论首相有多让君主讨厌,他只要牢牢地抓住议会,就可以统治下去,格拉斯通先生死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没有亲临探望,以此表达她对这位前首相的态度,但格拉斯通先生生前却可以长期在位。这就是立宪制决定的君主与首相的关系。

普法战争前夕,法国政治漫画上的威廉一世和俾斯麦

而如果君主和宰相联合起来,在制度上就剥夺议会的权力,让他们变成一帮只能满足于阻挠、否决和空谈的摆设,就可以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这样的君主政体,虽然君主受到了阻挠和约束,但只要态度坚决、手腕有效,总能找到办法实施自己的政策。俾斯麦选择了这种制度,那么这种制度就决定了皇帝才是跟议会对等的另一极,宰相在皇帝和议会之间只能无条件地选择皇帝,那宰相不但在政治上、实际上在宫廷生活上也必须一切惟皇帝马首是瞻。

事实上德意志帝国的帝国宰相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从一开始就被制度决定了。只不过威廉一世的衰老和对俾斯麦的宽容,让人们误解了帝国宰相的角色。所以不但俾斯麦自己觉得,在皇帝面前他可以树立一种权威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在俾斯麦之后继任的卡普里维也误以为自己可以继续掌握像俾斯麦那样的权力。连继卡普里维之后担任宰相的霍恩洛厄也相信“他不是把皇帝的文件递交议会的传声筒”,他“在政治上负全责”,而这从制度上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与其说俾斯麦是因为威廉二世的个人好恶而垮台的,不如说1890年俾斯麦设计的制度本身垮台了。俾斯麦的下台意味着“宰相”这个自相矛盾的职位的崩塌,而卡普里维和霍恩洛厄的失败也印证了这一点。直到一个能够真正认识到“宰相”这个职位的本来面目的人,也就是“皇帝的忠诚臣仆”的比洛登上这个职位。他每天早晨和皇帝一起吃早饭,陪皇帝聊天,把皇帝提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对皇帝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朋友圈——他是把皇帝的每一条批示、每一封电报、每一封信、每一句闲言碎语都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引用。跟皇帝的朋友们搞好关系,阿谀奉承每一个在皇帝身边有影响力的人,避免他们针对自己。跟议会的各个党团搞好关系、为自己的政策拼凑足够的票数。

卡普里维,1890-1894年间任帝国宰相

靠这样一套令人精疲力尽的操作,他才得以一方面装作对皇帝言听计从,另一方面推行自己的政策,联合皇帝身边所有的人一起去操纵皇帝,才让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试问俾斯麦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么?他有这样的才能,但他有这样的精力么?肯这样放下自己的身段么?

如果俾斯麦做不到,他为什么要把帝国宰相设计成一个只有这样才能统治的职位呢?因为威廉一世对他言听计从!但俾斯麦能保证霍亨索伦家族个个都是威廉一世么?他不能!所以他失败了。

其实俾斯麦手里是有对付威廉二世的手段的,他手里有不止一份医生证明,证明威廉二世的精神状况有问题,证明威廉二世的耳病已经侵蚀了大脑,为什么俾斯麦不敢在自己可能倒台的情况下拿出来用呢?

宣布威廉二世的精神状态无法统治,就可以一劳永逸地送走这个讨厌的皇帝。为什么俾斯麦不用呢?因为没有用啊。把威廉二世送走,难道下一个皇帝就会变成俾斯麦的提线木偶么?俾斯麦要解决帝国宰相身份上的自相矛盾只有三个办法,第一是让德意志帝国变成英国式的立宪政体,这个俾斯麦做不到,即使做到了议会也不会支持他。第二就是让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像比洛那样八面玲珑、处处讨好、心力交瘁的宫廷贵族,对皇帝阳奉阴违,这个俾斯麦也做不到。

比洛,1900-1909年间任帝国宰相

那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俾斯麦家族取代霍亨索伦王朝!这个俾斯麦一样做不到,所以把一个皇帝送进精神病院对俾斯麦的命运没有任何帮助。

他还不如1890年就被迫辞职,然后把自己的下台和德俄再保险跳跃捆绑在一起,以此捍卫自己的命运,换一个晚节和身后名。这一点从结果上看俾斯麦是非常成功的。

不信你看这已经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有人相信俾斯麦是因为威廉二世反俄而下台的。1890年威廉二世能赶走俾斯麦,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挑战俾斯麦设计的制度。“帝国宰相在政治上负全责”还不完全是一句空话。决定不续签《再保险条约》的并不是威廉二世而是卡普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