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四野名将曾克林,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多次被降职?授予少将已是照顾

2023-05-25 17:02:56

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规模最大,到1950年时总兵力超过一百五十万人。人数多编制自然就大,将领的发展空间也充足。许多年纪轻轻却战功赫赫的四野将领,提拔非常快,比如从师长提为纵队司令(军长)的钟伟。


但是在人才济济的第四野战军中,有一位高级将领却是个例外:此人1945年曾手握重兵最早进军东北,到1949年时却只担任旅长职务,中间竟然连续多次降级,在全军当中都颇为罕见,堪称解放战争时职务“退步最大”的一位将领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将军叫曾克林。在很多史料和影视作品中,都记录了1945年“曾克林部率先进军东北”的功绩。然而在主要历史脉络上,曾克林的名字似乎就到此打住了,之后很少再出现。这位最先在东北建立大规模武装部队,本该有更大作为的将领,随后的个人发展却不算如意,甚至在职务上连连降级,而且并没有犯过什么实质上的错误。

曾克林将军对东北我军建设的贡献是很大的,但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突出,这限制了他的发展。1945年他乘飞机到延安向军委汇报了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建议我军尽快抢占东北,占据全国战局主动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曾克林有一定的战略思维。他本人更是积极工作拉起了数万大军,这些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但如果按照他组建的部队规模,早在1945年下半年他就可以算是日后的我军“正兵团级”将领了,1955年至少是上将甚至大将军衔。然而实际上他在此后的几年间多次降职,最后的旅长职务连少将都评不上,在综合衡量下才给了曾克林一个少将军衔。


1946年曾克林第一次被降职,从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成了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几个月后,曾克林降为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1948年降为7纵副司令员(副军长级别);1949年2月成为东北野战军战车师师长;不久后又降为空军混成旅旅长。一目了然,从正兵团级开始,竟然一路降到旅长。


曾克林在东北早期军队建设中,提供给中央的信息不够准确,苏联方面一开始是限制提供日军武器的,导致了东北我军出现了大量“徒手兵”,没有战斗力十分被动。国军进攻东北后,我军前期作战不力又导致曾克林所部大量溃散,后来担任纵队司令员期间他的表现也不如副职韩先楚,这些都令野司和军委不甚满意。所以单纯就军事指挥角度而言,曾克林将军的才能稍弱了一些,导致了后来不断被降职使用。


但是曾克林将军人品敦厚,对于组织的调整从未提出过任何意见和情绪,虽然级别一直在降低,但是兵种涉猎却很广泛,从早期的步兵到后来的装甲兵甚至空军,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曾克林将军是一位“全面”的将军。总体而言,他对于解放事业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